匠心筑梦展风采 技能报国谱新篇
——记机电工程学院学子勇夺省制冷与空调项目第三名

盛夏羊城,珠江潮涌。在广东省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的竞技舞台上,来自全省职业院校技能精英齐聚一堂,展开了一场新时代技能人才的实力较量。机电工程学院制冷专业22级学生吕观平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沉稳的临场发挥,在制冷与空调项目竞赛中勇夺全省第三优秀成绩,以精湛技艺展现了新时代技能人才的卓越风采。

制冷专业5月22日图片1.png

一、赛前训练铸就硬核实力

面对长达90页的技术文件,吕观平制冷教练团队指导下制定了"三阶递进"训练计划:第一阶段基础巩固,将制冷原理、电气控制等核心知识点制作成思维导图;第二阶段模块化训练,将比赛涉及的大模块拆解为32个训练单元;第三阶段模拟测试,按照比赛时长和流程进行连续11小时的高强度训练。

面对赛方提供的全新品牌制冷元件,完成了设备参数采集、操作界面熟悉和常见故障预判。针对广州塔制作焊接模块,教练团队采用"三维建模+实物比对"法,在训练中实现了定位误差小于2毫米的精准控制。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后续比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两天鏖战尽显工匠本色

(一)模块A:广州塔制作——毫米之间的艺术

首日清晨8时,当第一缕阳光洒进赛场,选手已身着全套防护装备站在工位前。需制作的广州塔高1.6米,由不同规格的铜管构成,要求选手在210分钟内完成所有制作接测试施工。在完成最后焊点时,他敏锐发现某个接口存在泄漏,立即启用应急方案:先用流动快速降温,再用焊枪进行补焊

制冷专业5月22日图片2.png

(二)模块B2:制冷系统攻坚战

下午选手需要在180分钟内完成制冷管路制作、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两大任务。在铜管弯制环节,他自创的"三点定位法"使弯管角度误差控制在0.5度以内。

电气安装阶段突发意外:当进行到控制箱接线时,发现赛场提供的接触器型号与图纸存在细微差异。经过冷静分析后,迅速调整接线方案,在确保功能实现的前提下,通过增加过渡端子排的方式完美解决问题。

制冷专业5月22日图片3.png

(三)终极测试:系统调试见真章

次日的系统调试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战役。面对自主搭建的制冷系统,先采用压力测试法快速定位潜在泄漏点当其他选手还在为制冷剂充注量纠结时,精准计算出最佳充注量,使系统COP值(能效比)达到3.15,远超2.8的达标值。

三、铜牌背后的育人密码

这份荣誉的取得,既是选手个人奋斗的结晶,更是学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生动实践。其中制冷与空调实训室按照世赛标准配置了智能冷库系统、智能制冷剂回收装置等先进设备。

四、技能报国正当时

珠江潮涌千帆竞,技能报国正当时。在这场新时代的技能盛会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当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遇见朝气蓬勃的青春力量,当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必将迸发出璀璨夺目的时代光华。这枚铜牌,既是阶段性的胜利勋章,更是新征程的起跑线,激励着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